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涇縣縣委組織部充分運用本地豐富的紅色資源,打造紅色陣地、創設紅色課堂、激活紅色引擎,促進縣組工干部學黨史、悟思想、辦實事、開新局。 整合紅色資源,打造“紅色陣地”。深度挖掘運用新四軍精神,不斷強化黨員干部理想信念,著力在打造黨史學習教育陣地上下功夫。一是打造現場教學陣地。依托推進涇縣新四軍鐵軍精神干部黨性教育基地提檔升級,建立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、新四軍軍部舊址、皖南事變發生地等20個現場教學點和7處實踐教學點,配備業務精熟的現場講解員隊伍,通過講解革命戰爭場景和新四軍在涇縣的感人事跡,幫助黨員干部身臨其境地體驗新四軍將士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。二是開發現場教學課程。在20個現場教學點開發了“穿新四軍軍服、走新四軍路、爬新四軍山、唱新四軍歌、聽新四軍故事”等實踐教學活動,精心打造了《新四軍在皖南》、《皖南1941》等特色課程,邀請知名學者和新四軍老戰士開設專題講座,讓黨員干部在學黨史中深切感受新四軍將士投身革命,艱苦奮斗的發展歷程,堅定理想信念,砥礪意志品格,爭做新四軍精神的傳承者與實踐者。三是開展黨性教育實踐。組織部機關黨員赴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開展黨性教育,參觀東南局舊址黨建館,重溫入黨誓詞,參觀政治部,集中上了《袁國平:把最后一發子彈留給自己》現場教學課,在開啟紅色之旅、重溫紅色記憶中體悟新四軍在涇縣的歷史足跡和為民情懷,引導部機關黨員做到學史明理、學史增信、學史崇德、學史力行。 創新學習方式,創設“紅色課堂”。聚焦黨史學習教育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,結合工作實際,創新學習方式,創設豐富多樣的“紅色課堂”。一是開辦讀書班“集中學”。開辦為期6天的“黨史學習教育讀書班”,組織研讀《黨史故事100講》《毛澤東、鄧小平、江澤民、胡錦濤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論述摘編》等黨史學習教材,觀看《開國大典》《上甘嶺》等革命題材影片。二是利用網絡平臺“線上學”。通過“涇縣先鋒”公眾號推送黨史百年天天讀51
期,開發微信平臺開展“傳承紅色基因,汲取奮斗力量”學黨史知識競答活動,搭建黨史學習教育“線上課堂”。三是搭建黨史書屋“交流學”。搭建“黨史學習書屋”,購入《中國共產黨簡史》、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》等書籍,扎實開展13期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交流會,15名同志先后就黨史學習情況作心得體會交流發言,充分調動部機關干部的學習主動性和實效性。 突出服務初心,激發“紅色引擎”。圍繞為企業減負、為群眾服務、為人才解憂、為鄉村振興領航等目標任務,結合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工作要求,堅持在強化黨建引領上下功夫,不斷激發黨史學習教育“紅色引擎”。一是激發為民辦事“新活力”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切實把黨史學習成效體現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上,組織全體部機關黨員以黨小組為單位,到聯系社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宣傳、“清潔家園”志愿服務、“為群眾辦實事”等活動,并開展“七一”期間走訪慰問獲得黨內功勛榮譽表彰的黨員、生活困難黨員、老黨員、老村干、脫貧戶活動,為他們送去黨史學習書籍,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,帶去黨的關懷。二是增添企業發展“新動能”。圍繞非公企業發展中的堵點、痛點問題,開展“問題幫辦、助企發展”主題活動,要求黨建指導員根據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實踐活動要求,赴企業指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,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改革發展中的“煩心事”“難心事”。目前,全縣110名黨建指導員走訪企業465家,收集企業生產經營、黨群組織建設、職工群眾困難訴求共計41項,已全部辦理完成。三是優化育才留才“新環境”。針對引進的緊缺專業人才需求,進一步提升人才生活住宿條件,續簽人才公寓入住9人、為有特殊需求的2位人才調換公寓,為1名引進人才的配偶解決了安置困難,充分營造了愛才惜才的良好氛圍。 |